7月16日,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和大兴区长子营镇联合举办“红色‘1+1’行动二十周年再出发”先锋行启动仪式,开启双方合作共建新篇章。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践行北京市教工委“时代新人强国行”首都大学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精神,落实学校党委“红色‘1+1’行动二十周年再出发”行动部署,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党委作为红色“1+1”科技行动首创单位之一和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走在前、作先锋,与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党委决定开展“红色‘1+1’行动二十周年再出发”先锋行活动。以此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在党建共建、人才培养、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合作,实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优势互补、深度融合,以小切口发挥大作用,开创校地合作新篇章,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有力推进红色“1+1”行动高质量发展。
启动仪式上,大兴区委副书记庆兆珅致辞,代表大兴区感谢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为服务“三农”做出的贡献。作为中国农业大学的校友、“红色1+1”共建活动的发起者与见证者,她以“二十载,深耕不辍、硕果累累”“再出发,初心依旧、永葆先锋”“深融合,心心相印、共创新篇”三句话为引,饱含深情地回顾了二十年来农大红色“1+1”行动为乡村振兴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展望了当前中国农业大学与大兴区的广阔合作空间,并对中国农业大学的英才们发出了诚挚的邀请。
我校党委副书记王勇代表学校党委对“红色‘1+1’行动二十周年再出发”先锋行活动表示祝贺。他指出,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之时,我们一起相聚在大兴区凤河岸边,在这里共同见证农学院与长子营镇携手开展共建活动非常有意义,更体现出共建双方高效快速扎实落实红色“1+1”行动二十周年再出发行动部署,走在前、作先锋、显担当。他表示,此次活动得天时、占地利、聚人和,是将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内涵真正融入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最后一公里”的生动体现。希望继续深化同共建支部的党建联建共建,培育更多合作新亮点,以合作共建的实际成效擦亮红色“1+1”金字招牌,把高校人才集聚的“势能”转化为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能”,携手推动“红色‘1+1’行动在大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大兴区的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不断增强新动力,不断激发新潜力。
农学院党委书记张远帆介绍了《中共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委员会与中共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委员会开展“红色‘1+1’行动二十周年再出发”先锋行工作方案》。围绕“五个一”行动任务:开展一批支部共建,做好谋划,作领航旗舰先锋;实施一组村庄调研,因地制宜,作学农为农先锋;形成一套实践报告,持之以恒,作学用结合先锋;争创一名荣誉村民,厚植情怀,作知农爱农先锋;培养一支担当队伍,练就本领,作强农兴农先锋。共同探索出党建工作与服务乡村振兴、农业强国建设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成为领航旗舰先锋。
赤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尤淑凤
农学院共建党支部代表、种子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李赫
农学院教授、红色“1+1”首创人员朱万斌教授
长子营镇共建党支部代表赤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尤淑凤,农学院共建党支部代表种子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李赫,农学院教授、红色“1+1”首创人员朱万斌教授分别作交流发言。
农学院党委选取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获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行动一等奖等荣誉的学生党支部等10个优秀党支部与大兴区长子营镇10个行政村党支部结成“1+1”共建对 子。选聘5名教师党员助力指导开展党建引领、科研赋能共建活动。
农学院党委书记张远帆与长子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周放签订“红色‘1+1”行动二十周年再出发”先锋行合作备忘录。与会双方共建支部代表进行红色“1+1”共建基地揭牌。
启动仪式后,与会人员共同参观了小黑垡村林下种养殖基地,品鉴长子营镇特色农产品,进一步了解了长子营镇农林文旅发展情况,为双方后续合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次“红色‘1+1’行动二十周年再出发”先锋行活动既是对二十年来活动取得成果的一次集中总结,又标志着红色‘1+1’行动在大兴这片热土上即将开启新阶段。我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郭鑫、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兼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紫威、研究生院科技小院管理办公室主任李学迪、上庄实验站副站长崔福浩、农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史博、研工部李璐璐、农学院雷永登、陈全全、高少培副教授,学院行政工作教师和学生支部等师生代表;大兴区委农工委书记、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李燕、长子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周放,部分区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及共建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出席启动仪式。
供稿:农学院
供图:农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马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