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故事 | 宋一泓:从“学渣”到学霸的跨学科逆袭之旅

df420e50fbc9bde3d34aa1f5c4bb54d.jpg

宋一泓,植物保护学院植物保护专业植保202班本科生。曾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等多项荣誉,并获得“挑战杯”北京市银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北京市二等奖等奖项。截至目前,他共发布SCI论文6篇,其中4篇是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和通讯作者(含共同)身份发布。毕业论文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论文,以强大的学术能力取得了学术保研资格。

大学四年,对宋一泓而言,堪称一段从学渣到学霸的跨学科逆袭之旅。

image.png

浑浑噩噩的轻松比不上激情四射的辛苦

大一期间,宋一泓的成绩并不理想,还遭遇了转专业失败的挫折。他坦言:“农大的无门槛转专业政策已经非常宽松了,但我的成绩在热门专业面前的竞争力太低了,所以转专业失败了。”

虽然转专业失败,但宋一泓坚信,无论在哪个专业都不会阻碍一个人学习他喜欢的知识。痛定思痛后,宋一泓认真分析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决定辅修大数据专业,力争成为“植保专业里最懂计算机的,计算机专业里最懂植保的”。

为了努力奋斗在两个专业的交叉点上,在两个学院各科老师、多位导师的共同指导下,他不仅努力学习课程知识,还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并在科研和竞赛中屡获殊荣。他曾获得“兴农杯”院赛一等奖,“挑战杯”北京市银奖,AI 赋能大学计划训练营团队二等奖,“互联网+”院赛一等奖,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植物保护专业能力大赛昆虫微景观展示特等奖,创新创业优秀项目展示特等奖,本科生学术交流报告特等奖、团体特等奖,“强农杯”校赛决赛特等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北京市二等奖等奖项。

经过一段时间的知识储备,交叉融合做科研的想法逐渐成熟了。他借助计算机技术为植保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工具,跨界挖掘植保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相结合的新需求,最终在学术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发表SCI论文6篇,并获得学术保研资格,完成了对多样化学习和学术探索的一次全面展示。

只管努力发光,剩下的交给时间

除了在学业上奋发努力,宋一泓更在社会实践和学生工作中展现了他的积极与热情。作为班长及学院分团委科创部部长,他尽职尽责,不断为班级和学院的各项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投身于志愿服务领域,志愿服务总时长超过300小时。寒暑假期间,他更是积极参与寒暑假社会实践,将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上。

自2023年起,宋一泓在清华大学博士公益团队发起的“计算机之美”项目中担任讲师,深入多个小学图书馆,为孩子们带来公益编程的授课。短短时间内,他累计授课次数超过40次,覆盖学生人数超过500人,以行动传播科技的魅力,点亮孩子们的未来梦想。

2.jpg

面对繁重的学业和科研工作,宋一泓表示:“学业和学生工作并不冲突,反而可以相互促进。我始终怀揣着一个简单的想法,那就是尽我所能,将我的知识和热情带给更多的人。在志愿服务中,我感受到了自己被他人需要、被尊重的快乐,这种纯粹的快乐是任何成就都无法替代的。”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一帮人的能量是无穷的

宋一泓所在的358宿舍,实现了全员保研的佳绩。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宋一泓与室友们携手并肩,坚持合作学习、相互扶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学习氛围。他们深信“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一帮人的能量是无穷的”,正是这一信念激励着他们一路同行,共创佳绩。

3.png

在室友们的积极影响和帮助下,宋一泓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长足进步,更在科研领域找到了自己的热爱。在舍友的带动下,他大二便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工作,开启了学术探索之旅。同时,舍友们还自发组织晚间集体交流复盘、考试周互相提问等活动,通过资源共享和难题共解,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积累了宝贵经验,总结出“先会带动后会,实现共同学会”的学习策略。最令宋一泓感动的是,在他学业落后的时候,他的几位室友轮番为他补课,助他迎头赶上。

大学四年,他们在竞争中成长,在学习中进步。回顾这段时光,宋一泓表示,“我在青春中碰到的人、经历的事,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财富,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我。是他们一点点构成了我对于世界的认识,为我往后的一切奠定基础。”

从植保到计算机的跨界学习,宋一泓克服了挫折,通过自我挑战与不懈学习,实现了从学业低谷到高峰的跃升。他的经历不仅是个人的成长史,更是对当代青年敢于追梦、勇于突破的生动诠释。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有梦想、有勇气、有行动,就能看到新的更大的世界。

供稿:植保学院

供图:植保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马文哲

分享
Baidu
map